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劳模冯颖慧:让港珠澳大桥岛上建筑扛住16级台风

南方工报 广东省总工会 2021-05-31


“担任建筑师近二十年,我去过很多工地,港珠澳大桥岛上工地与别的工地大不一样。这里没有树,没有店铺,没有常住居民,也没有手机网络,周边是茫茫大海。太阳暴晒下,皮肤都是黏糊糊的……”近日,全国劳动模范、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院”)建筑与公共设计院建筑设计师、高级工程师冯颖慧回忆起奋战在港珠澳大桥上的5年时光颇为感慨。



2019年初,在公司工会的牵头下,“冯颖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从参建世纪超级工程到带领年轻团队开展技术课题攻关,劳模冯颖慧悟出的道理是,唯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无愧于初心、无愧于这个时代。


▲今年11月24日,冯颖慧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受访者供图



深耕5年,出动搬家公司搬运设计图纸


“5年前,我第一次去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踏勘现场。当时岛上都是规划用地,没有专门的施工用地,工人和设施跟着施工进度挪来挪去。中午,我在东岛的船上吃饭。我看见师傅进入食堂时工服上都是泥点和湿透的汗水,皮肤黑得发亮,明显有紫外线照晒后的痕迹。”冯颖慧说,虽然食堂有空调,可地板是钢甲板,导热,她吃得汗流浃背。想着工人在这样的孤岛上生活,她暗下决心,尽快出施工图纸,绝不能让工人在岛上久等。


港珠澳大桥两个外海桥隧转换人工岛岛上建筑是集隧道通风排烟、隧道桥梁机电支撑系统、人工岛输配电等十余项功能于一体的外海高集成设施,无案例可供借鉴,设计和施工都非同一般。


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西人工岛岛上建筑项目经理及总建筑师,冯颖慧的工作量可不少。“加班加点成了我们工作的全部,就连剪个指甲,我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冯颖慧说,两个人工岛上的建筑设计团队最高峰时人员超百人,大到整个人工岛的建筑统筹规划,小到每一个节点工期、造价、风险和难度,甚至现场的施工人员规划等,她都要居中协调、掌控。


冯颖慧(中一)在工地现场与同事交流   受访者单位供图


2014年底,经过连续7个月的奋战,冯颖慧和她的设计团队完成了岛上建筑设计图纸的初稿。工作量之大超乎寻常,仅一稿的图纸就达3000多张,甚至要出动搬家公司搬运。最终,她的设计图纸通过专家审查。


冯颖慧说,在港珠澳大桥工程团队里,她遇到了无数的“知己”,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全心全意为工程着想,所有人都像在建设自己的家一样守护着大桥。遇到负面情绪和棘手问题,总有人爱护,总有人鼓励,总有人帮助。在这样的团队氛围中,“不辜负”三个字,就像是无形的动力,推着自己不断前行。




面向未来,劳模引领技术团队成长


通过台风的考验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面临的一道难题。在项目总指挥专门委托专家团队技术支持下,冯颖慧的团队完成了数十项专题研究,诸如隧道的防淹、外海的高风压、岛上特异空间的管线走向和设备耐腐蚀性等问题。“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前一个多月,16级台风‘山竹’正面袭来,岛上建筑毫发无损,我们大家都松了口气。”冯颖慧说。


▲“冯颖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揭牌     受访者单位供图


得益于参与港珠澳大桥这项“世纪超级工程”的技术积累,2019年初,“冯颖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建筑行业是一个创意产业,每一项工作都是一次创新。”冯颖慧说,在工会组织的关心下,她牵头成立了多个技术课题攻关小组,包括“一带一路”海上大型人工岛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外海建筑关键技术创新、邮轮港口航站楼设计及客运工艺创新、新型观演和展示建筑创新等。


冯颖慧认为,依托创新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可以在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纪工程中实践创新技术,还能带领年轻技术骨干在工程前沿探索新型技术,推动建筑行业产出更多高品质工程。


中交四航院建筑与公共设计院建筑设计师邱硕在冯颖慧的带领和指导下,参与河源市高新区国际商务会议中心的设计。在她眼里,冯颖慧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从工程的方案概念推敲阶段,到中标后的施工图设计,总是冲在第一线,解决所有问题。冯颖慧是整个项目组成员的信心支柱。“有她在,一切都很踏实。”邱硕说,冯颖慧身上展现的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只要她掏出平板电脑随手一画,都能够迎刃而解。”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彭新启
通讯员:吕华
如需转载请留言并在转载时注明出处。



全国劳模陆建新:“建”证中国城市地标不断刷新


广东劳模:铆足干劲再立新功!


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
编辑:兰兵
校对:白灵
审核:张任青子
审发:罗凯旋

觉得有用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